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据各地区域测报站监测调查,棉铃虫在大豆、玉米等作物上已发生为害,盐池县等地有草地螟发生为害,部分地区虫量较高。预计棉铃虫总体偏重发生,草地螟在局地中等发生,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请各地务必加强监测调查,做好技术指导,及时开展防控工作,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发生情况
6月6日,盐池县调查草地螟幼虫为害大豆和玉米,大田平均危害株率15%,重发生田块危害株率56%;平均幼虫虫量5头/㎡,最高32头/㎡。6月7日,同心县调查棉铃虫等害虫危害大豆,造成大量叶片孔洞,危害比较严重。5月底至6月上旬,永宁县、灵武市、青铜峡市、平罗县调查发现,棉铃虫幼虫在小麦套种大豆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及小麦田均有发生,平均危害株率20%,严重田块70%。
二、防治建议
棉铃虫、草地螟均为杂食性害虫,可为害大豆、小麦、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可造成严重损失,药剂防治的关键期为幼虫3龄之前。目前各地调查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处于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报,同时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努力将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