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调研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来到农村农业调研网

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油坊店乡茶产业建设成效及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时间:2023-07-21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根据省委、市委大兴调查研究和乡村振兴工作安排,2023年4月21日-5月10日,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集中研讨、现场剖析等方式,对油坊店乡茶产业发展情况深入调研,总结茶产业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油坊店乡统筹做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扎实推进产业振兴。

  (一)组织推进保障有力

  乡党委、政府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按照市、县目标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茶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陆续出台了《油坊店乡2023-2025年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按照重点任务、时间节点、绩效目标推进产业发展。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该乡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32家,培育出市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六安瓜片炒制中心19家,茶叶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制茶车间,年培训技术能手400人次。全面实施“两个替代”,每年施有机肥2000吨、喷洒生物农药10吨、扦插粘虫板40万片、布设太阳能杀虫灯100盏,茶园绿色防控3.6万亩。全乡共有26家企业通过SC认证,引导茶企进行技术改造,制定技术流程规范,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

  (三)品牌影响得到提升

  茶产业是油坊店乡优势传统产业。主产绿茶、黄茶、红茶、黑茶四大茶类,绿茶产量占金寨县40%以上,黄茶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2021年以来,特别是列入现代农业(茶业)示范园以来,共争取中央、省、县财政配套资金 1400多万元,地方金融机构加大茶产业支持力度,今年为11家茶企、合作社发放鲜叶贷66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1390万元、贷款余额695万元。全域纳入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乡镇,西茶谷面冲村被授予“中国美丽茶园”。全乡共有2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露雨春”、“永生利”等7个知名商标,茶业公共品牌“六安瓜片”、“金寨黄茶”成功推介,提升了影响力。大别山香源茶叶公司开发的黄茶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创新与健康属性挖掘项目获202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四)致富典型不断涌现

  近年来,该乡结合全域旅游,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六安瓜片核心区、面冲西茶谷、莲花山滑雪场、柳芝堂民宿群等重点项目,致力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馆、茶山变金山”的目标。2022年茶叶产量达4050吨,茶叶产值2.8亿元,带动2万人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全乡人均茶叶收入7965元,户均茶叶收入3.7万元。特色茶产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涌现出一大批致富典型。如面冲村石门组69户289人,有茶园700亩,2023年每户茶叶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18户,20万元以上3户,陈传波户茶叶收入达到31.5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建设规划引领不强

  一方面基础设施薄弱,茶园道路、灌溉喷淋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抗灾能力较差,影响了茶园耕作、采摘和加工。如少数茶农反映茶叶生产用电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生态茶园发展不足,生态茶园面积比例总体偏低,部分茶园水土保持能力较弱,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资源挖掘不足,多功能效益不明显。

  (二)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

  一是经营主体相对薄弱。茶叶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全乡仅1家亿元规上企业,目前无一家茶企开发深加工产品。二是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茶企或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农户有限,只是一种稳固的买卖关系,没有建立采摘、炒制标准,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三是茶园流转难问题突出。受茶园分布杂、作坊式生产分散、优良采摘技术普及率低等影响,中低档茶产量多,部分茶园弃采抛荒。如石堰村有茶园3800亩,全村705户,户户有茶园,在家采茶有320多户,部分茶园抛荒,不容易置换和流转。

  (三)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一是市场开拓力度不大。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多以家庭作坊或夫妻店为主,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没有在合肥、上海、广州开设销售窗口或加盟店,对外地茶商依赖性高,市场变化应对不足。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本地茶企在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方面存在不足,与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配套服务亟待改善

  一是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乡村特别是偏远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如东莲村户籍人口3008人,常住人口仅865人,劳动能力强的村民基本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率高达71.25%,特别是青壮年流失严重,房屋空置、茶园弃耕弃采,产业发展后继无人。二是技术指导面临断层。全乡专职从事茶叶专业技术推广的技术员不到5人,2-3年即将退休,没有40岁以下青年骨干。三是金融支持有待加强。茶农、专业合作社、茶企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基础

  一要规划引领加快茶园基地建设。科学编制金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5-8年努力,争取实现“茶园基地50万亩,亩均产值翻一番,茶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环鲜花湖百里有机生态茶园、环中国红岭公路至大湾生态有机茶叶带。二要促进多功能茶园融合发展。注重在茶园顶部、干道、空闲处进行绿化,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增加茶山生物多样性。以生态茶园为载体建设茶园综合体,促进茶产业接二连三。市农业、文旅等部门要将其纳入产业总体布局,加大扶持力度。

  (二)培强经营主体,提高集约化水平

  一要招大培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水土保持、品牌建设、贷款、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规上企业8-10家,3-5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二要进一步推进集约化经营。强化茶企环境建设、规范加工工艺、做好新型加工机械选配及引进试验与示范,制定企业标准、产品标准等,加快实现茶叶标准化生产,探索茶叶生产机械化方式,提高生产效益。

  (三)加强品牌培育,积极拓展茶叶市场

  一要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技改扩建,加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品牌经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二要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市场走向,主攻大众茶的消费领域,开发小罐茶、小袋装、便携式产品。借鉴黄山市等地成功做法,在西茶谷建设县级茶博馆,陈列推荐茶产品,大力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一店一厂”、“多店一企”等营销模式,加大对茶业公共品牌六安瓜片等宣传推介力度。

  (四)加强综合保障,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支持探索村创福公司集中流转茶园,茶农保留承包权,实行流转返租或组内邻里免费托管,入股(社)自愿退股(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按照章程(流转协议)分红返利或适当补助。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茶事服务。加强培训,开展“师带徒”等工作,促进茶产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产茶乡镇成立茶叶农事服务中心,运用大型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技术。三要加大金融创新。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创新服务产品,探索建立两山银行、茶农专业合作社担保和联户信用担保机制,用好林权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努力解决贷款难问题。

  调研组:

  叶  蔚    油坊店乡党委书记

  王卫东市财政局驻油坊店乡乡村振兴专员

  孙先强    油坊店乡党委组织委员

  汪家云    油坊店乡文明办工作人员

  2023年6月9日


原文链接:https://xczxj.ah.gov.cn/fpgz/zcfp/87794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