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驻村新华
2021年6月,我和两名队友受组织委派,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踏上新华村这片热土。
农田如母亲般滋养世人,有土地可耕,才有衣食可握。可我刚到村部的那一刻,却惊异地发现,周边荒芜着大片土地,长满一米多高的蓬蒿荒草等。土地白白抛荒让人心疼。驻村就是助村,我要想办法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
随后两个月,我和队友抓紧时间走访农户,开展调研工作,兴办菜园的想法油然而生。
经分析,抛荒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农民和村集体也没有收益;毗邻的安徽理工大学教职员工想种菜却无地可种;孩子们想参与田间劳动实践却没有场所。如果利用新华村毗邻安理大的位置优势,开办菜园出租,教职工们可满足需求,村民们能得到租金,村部周边环境会有效改善,村集体经济能甩掉“零帽子”,相得益彰。
好事多磨。当我把想法说出来后,却遭到否定。有人善意提醒,兴办菜园,人力、资金、水源从哪里来?别忘了,打烂碗的永远是洗碗的人。有人敲边鼓,驻村工作队就是镀镀金,过两年走人,惹那个事干嘛!有农民反对,说谁谁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已经八年,一直没有拿到租金。驻村工作队又不是村支两委,有能力开菜园吗?租金能到农民手上吗?更有农民考虑到几年以后,菜园不开了,土地能要回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议论纷纷,我的脑袋瓜子嗡嗡的。
扪心自问,我是驻村第一书记,不是走读生,必须发挥驻村干部的使命担当。上连天线,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下连内线,协助村支书凝聚人心,开拓视野,转变村民的发展观念,做好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勾连外线,跑出去,争取项目与资金。我要拿出兴办菜园的方案。
在走访过程中,我获知多数农民对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充满希望,信任驻村工作队,有几位农民还愿意义务出工平整菜园土地。基层群众的支持让我有了的底气。
建设菜园离不开围网、排水渠、田间小路等基础设施,加上流转土地的资金,这是一笔大数额。这时,已经错过了从单位或政府争取资金的时间,只能自筹或边干边筹。
种菜,必须有水。但在建的市政道路阻断了所有水路,加上多年失修,沟塘河渠均已干涸见底。“没有水”成为眼前最大的拦路虎。唯一可行的是打井取水。新华村的地层特点决定了必须打120米以上的深水井,一口井的费用在3万元以上。村里财务困难,经费问题又让我脑袋瓜子嗡嗡的。
一天,校友来村里看望我。当提到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时,我诉说了建设安新菜园的困惑。他慷慨地说:“乡村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干的是地矿类行业,水井的事包在我身上。”这句话让我万分激动,忍不住站起身来连连感谢。
兴建菜园
我把菜园建设方案拿到村支两委会上讨论,得到支持,安新菜园终于拉开建设序幕。当时是2021年9月中下旬,正值播种冬季蔬菜的时节,是出租菜园的黄金期,各项推进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先是找村民商谈流转土地的事。他们本身也希望抛荒多年的土地重见效益。又看到是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出面,很信任,欣然同意。我联系到我工作的安徽理工大学,单位非常支持,派出测绘专业的教授带队来村义务测量土地,做出菜地规划。众人拾柴火焰高。那几位热心的村民,有时候在白天协助村委人员一起分地、旋耕土地、挖排水沟、铺设供水系统。有时候利用夜晚时间接着干。初秋的夜晚,草丛虫鸣,月明星稀,他们拉起电灯,甩开膀子。有人甚至从家里拉来许久不用的石磙子,一遍遍碾压田间小路。再苦再累也没有半句怨言。那满腔的热情,那繁忙的劳动场景,那盼望美好生活的真切,直到今天还常常在我脑际浮现,令人感慨万千。
安新菜园开工后,一些企业积极提供小额资金支持。到10月底,占地13.8亩,被划分为137块的一期菜园,完成对外租赁。
那时,农民自己流转土地,一亩地的年租金在800元左右,还不一定能拿到这笔钱。安新菜园建成后,一亩地得4000元租金。农民的租金被提高到1000元,当时就能拿到。另外3000元算作村集体收入,新华村终于甩掉村集体经济的“零帽子”。
农民的收入不仅来源于土地流转租金,还来源于提供代播种、代翻耕、代管理等服务,这让近20位村民有了临时工作。村里聘用原贫困户家庭的人员来菜园管理农具、清除垃圾,又提高了1-2户家庭的收入。村民程东全养羊,他感慨地说:“这个菜园建得好,抛荒地解决了,村民也能打工了,连我的农家肥都变成钱了。”
新华没有句号
安新菜园在诞生与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更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
2022年6月27日上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文革同志一行到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开展工作。在考察蔬菜基地的时候,伸出大拇指对我说:“一个村的产业发展就需要你这样拿出点子、俯下身子的第一书记。”马部长还拍拍我的肩膀说:“累一点,值得,好好干,再把当家塘建设起来,有困难给组织提。”我的心里暖暖的,浑身充满力量。
目前,安新菜园项目已建成二期、三期和四期,共占地26.7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余元,村民收益也在每年10万元以上。
2023年,淮南市内外多个考察团来新华村学习交流。高新区三和镇在全境推广新华村的做法。目前,有6个村建成自己的小菜园并完成对外出租,实现闲散地抛荒地的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每当我去参观其他村菜园的时候,都倍感欣慰和自豪。
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和队员们会建设好村里的当家塘,会有越来越多的让人安心的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