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调研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来到农村农业调研网

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在群众期许中守望相助

时间:2023-12-09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凌老师,组织上已经批准了你的申请,近日请做好到村工作的准备”。我是凌浩,来自蚌埠医科大学的党员教师干部,上述是2021年5月,学校领导与我的谈话内容,1个月后,我来到了五河县的郭府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五河县对我而说并不陌生,2011年我曾在这里挂职团县委副书记工作了一年,彼时参与了农村改厕试点、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等工作,这座被称为皖北水乡的县城也给我留下过难忘的青春记忆,也为本次服务基层提供基础培训。时光芿苒、岁月如梭,再次来到五河工作的我已经38岁。驻村伊始,村里来了大学老师驻村干部的消息不胫而走,对于这样的干部能给村里带来什么帮助,给群众的生活而来什么变化,大家都有一丝怀虑,而我则用了两年多的努力,扎实的书写着80后驻村干部的驻村故事。

  扎根农村聚焦急难愁盼

  驻村时光中,骑着单车穿梭于各村民组间成为了我的常态。“凌书记,啥是网格,我咋还成了网格员呀”,村民组长老郭遇到我时这样问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村组网格体系,实施“一网多用,平战转换”模式,常态开展人口的信息排查和电话寻访,可以有效建立返贫致贫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离异村民郭伟因女儿确诊下肢骨肉瘤,四处求医无法务工,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当女孩痛苦卧床,父亲无能为力的悲戚场景映入眼帘的那一刻,我知道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一位单亲父亲绝望的眼神深深的动容了我。随后,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人群,对接蚌医一附院肿瘤专科,联动帮扶单位和个人捐款,争取公益性就业岗位,采取低保等政策帮扶兜底等,一系列的精准帮扶措施随即展开。半年后,小郭完成手术日渐康复,郭伟包含泪水紧握我双手的那一刻,再一次深深的感染了我。两年多来,我多方奔走“拉赞助”,争取社会各界2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监测人群,以解燃眉之急,帮度难过关口。

  升级产业结构留住乡愁

  想要变“输血”为“造血”,提升脱贫地区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发展是关键。郭府村原先主产各类豆制品,由于产业结构不佳,带动成效并不明显。一天傍晚下班,我一个小女孩在家门口让奶奶扫码交学杂费,老人家掏出“老年宝”无从下手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围绕食品产业发展特点,我结合村内衔接资金项目厂房落成的契机,一次次召开“两委”会和村企座谈会,拉家常谈发展,统一干群思想,依托在村企业将新老厂房同期升级为食品净化生产车间,开发了满足市场需求的20余个新产品,拓展全国商超和团餐销售市场,指导企业申报并获批规上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提供70余个就业岗位,年贡献村集体30余万元。2023年春节期间,我通过外务工村民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向回村过节的村民宣传家乡产业发展,动员他们回村务工,那个小女孩的母亲小张,以及20余名同样在外务工村民们纷纷回到村内食品企业工作,实现了家门口耕作、务工和照顾家庭三不误。此后每次听见孩子在家门口叫着:“妈妈”的时候,一阵暖即刻流涌上心头。让“落日的夕阳”老有所依,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让回村群众自食其力,我想,这就是产业支撑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和。

  拉动资源对接基层需求

  每年的夏季午收时节,是村里人气最旺的时候,大批在无务工的群众返回农村老家收割小麦。连续两年的这个时候,郭府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都格外热闹。“排队挂号都难见到大医院专家,如今居然就在俺家门口坐诊。”村民们奔走相告,喜上眉梢——蚌埠医学院不仅派来附属医院各科室知名的专家,还带来免费检查和药品。向蚌医“娘家”积极争取支援服务群众,也是我常态为之的工作。两年间,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治疗室,与蚌医二附院共建郭府专家工作站,开通疾患病种的“绿色通道”,组织医疗专家每月2次到村坐诊等,一系列的“暖民心”举措,努力让基层群众与优质医疗资源近一些,再近一些。

  不离不弃实施暖阳行动

  教育一直是基层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社会的现状痛点。“不上学你去干嘛呢,后面的路能够走得好吗”——村里的孤儿小赵,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萌生辍学务工的念头,身为教师的我心中深感不安,第一时间展开家访,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树立信心,帮助其选择了一所中职院校就读,学校也依据政策减免了全部学费。入学伊始,我充当起了“临时家长”,驱车将其送到学校,小赵入学1年多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不愿多言的她经常还会给我打电话诉说学校的趣事,并立志今后参加高考,向更高学历层次迈进。两年来,我与同事们一起,指导了27名农村高考学子填报志愿圆梦大学,一封封从各高校寄来充满祝福的明信片,一条条充满校园生活乐趣的朋友圈,总能让我感受到属于教育工作者的那份自豪和荣耀。

  “爸爸为什么待在农村不回家”,面对6岁女儿稚气的问询,我只是用“有很多需要爸爸帮忙”的方法简单敷衍。驻村期间,我经历了母亲骨折手术、妻子和女儿肺炎入院,因疏于陪伴而时常陷入自责。2年多来,我通过东奔西走争取到了社会各界资金957万元,先后提升村小学的教学硬件条件,组织孩子们赴高校研学,实施思政课程常态化入校园;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在村建立“晚霞工程”开设老年大学课程教学;打造村级农技推广多功能教学场所,助推“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的基层落实;结合交通、水利建设项目提升村内道理和照明设施的质量与标准,援建村庄内部休闲广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帮助群众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完成线上门诊就医79例,线下入院手术43例;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向困难人群捐款1万元。不久前,郭府村入选了“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我个人被评选为“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我这就是我竭尽全力服务群众的朴素历程,挥洒青春和智慧的生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真情实感,而我服务群众的脚步还在继续,我的驻村故事未完待续......


原文链接:https://xczxj.ah.gov.cn/fpgz/zcfp/87902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