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前,我就职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农村工作只有些许了解和接触。对于一个在课堂里工作的人来说,要在远离城区的山区生活工作三年,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我自己联想了出了各种场景。
“村民会支持和信任我吗?”“村里的干部,会容易接纳我吗?”“如何巩固成果?”“如何开创新局?”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心中的这些顾虑在报到第一天就打消了。
“大伯,来,抽根烟。今年你家的收入咋样啊?”
“大妈,吃饭过了吗?我是新来的第一书记,有什么需要服务的,直接来找我就行。”
我跟他们聊聊地里收成、家里收入。
“今年收成可以哦,小伙子好年轻就当书记了,未来我们村发展越来越好就靠你了哦。”“派来的书记都是给我们带好政策、干好事的,你们来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村民朴实的回应、期盼的眼神,让我越加坚信,带着感情驻村,才能融入他们;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他们愿意听的话,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
户户走访
做好为群众解忧的“暖心人”
“老郭,你现在讲话怎么这么大声,也变黑了不少,越来越像农民了”,学校同事的一句戏言,让我重温了驻村二年多以来工作的记忆。到村任职之初,我时常有“一无所知”的焦虑,有工作想法和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的困惑,有“责任重担在肩”的紧迫感,我和我的队员们都是农村工作的新兵,如何迅速转变角色,开展工作是摆在他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尽快掌握情况,我带着驻村工作队坚持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完善动态识别机制。同时,深入农户家中宣讲上级最新精神和惠农政策,按照“先急后缓、力所能及”的原则落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的贴近村民,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走访入村中,我为驻村工作队定制了红马甲,编制了锅(郭子超)里炒点芹(覃浩)菜放点盐(严安)的谐音句,方便老百姓记忆,增加辨识度。村里留守儿童多,我就主动联系马鞍山“壹加壹”公益组织、“天使之翼”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社会爱心人士帮扶木匠小学,为儿童送去关爱。村里的办公设备不足,我就联系企业鸿鹤集团马鞍山分公司为村捐献电脑。村里新庄、陈百户重点项目需要设施提升,我就带领驻村工作队跑单位,跑资金,争取了陈百户村210万杆线下地电网改造配套项目。村里道路需要修缮,产业园种植孵化需要资金,我就带着队员们跑帮扶单位,争取了21万元资金投入。两次开展“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进校园、进企业活动,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化“输血”为“造血”,代售农产品共计40.92万余元,帮助村民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难题。
党建引领
描绘好凝心聚力“同心圆”
驻村以来,我坚持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积极与新任村书记交流自己打算、凤台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确定了"强组织、聚人心、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线。与村“两委”班子、基层党员谈心,倾听基层党员的心声,帮助村干部梳理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多次到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家中,鼓励他们发挥余热为村里多出谋划策,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结合村实际情况,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既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又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凝聚了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积极推动企业、学校和公益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策划微视频、主题宣讲、主题党日、党建与团建进村活动37余次,与村党组织广泛开展党内活动,促进党建帮扶工作取得成效。将35户脱贫户分别与马鞍山师专7个二级系部建立“一对一”帮扶,强化脱贫兜底措施,从组织层面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事必躬亲
用好产业振兴“加速器”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发了无数人对乡村的向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关键。驻村以来,我积极为村里寻找产业谋划出路,经过实地考察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1心、2业、3路、4地的“1234”融合发展规划。即以景区建设为核心,重点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融合,坚持绿水、青山和田园之路,加快研学写生、露营、民宿和采摘种植基地建设。
2021年凤台村重点打造的新庄mall民宿项目,还没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原定租用民房计划,改为拆除重建,改变了房屋结构村民们一下都不愿意了,项目建设停滞不前可急坏了我,我带领村两委的同志和队员们不厌其烦的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用心交流、用情感化,让每一位租户打消顾虑,使得项目工作顺利推进。
为有效利用景区资源,我联系学校拍摄团队为景区拍摄宣传视频,制作卡片、发放传单,并主动邀请游客进猿人和农耕场馆参观,每天不厌其烦地向游客推介旅游景区的美好。枯燥的讲解词,我能发挥教师的口才优势,根据参观人群的年龄结构举一反三,讲出不同的韵味;共建帮扶单位要过组织生活,我负责策划;游客受了轻伤,我提供应急救助;游客丢了钱包,我发动村民帮助寻找。
凤台村负氧离子高达4800个每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康养村落。生态赋能康养,理念赋能创新,业态融合产业,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企业的关注,凤台村多元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2023年,凤台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安徽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获选第一批国家电网示范村,获得马鞍山市“五个好”基层组织,新庄mall民宿配套了光伏产业项目,成功申报入选全市第二批职工疗养基地。村内接待写生、研学团体3000人次,完成写生研学经济收入5万元,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冷饮小吃、自行车租赁等营收项目。蔬菜基地产出辣椒3000余斤,创立“和州善凤”辣酱品牌,产值销售收益30万元。露营基地、果园采摘基地也相继投入生产,逐步实现景区资源发展变现初步目标。一张张笑脸、一个个项目、一份份收获,传递美丽凤台的未来,看着不断变化的凤台村,我尝到的“用心”的甜头。
驻村两年多来,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队员、村干部们一道,在寒冬烈日下整治人居环境、在田间地头解决村民纠纷、在两委会上商讨产业发展、在深夜里整理材料、在风雨中走访困难农户、在防汛堤坝上巡查、在疫情防控期间日日夜夜奋战一线……“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这个人生中的“第二故乡”,我会时刻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