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调研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来到农村农业调研网

首页 > 部委动态 > 正文

清丰: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推动力”

时间:2020-04-22 作者: 来源:

     70个食用菌基地、1.2万座大棚,1万余名党员干部投身其中,食用菌产业综合年产值达20亿元,1.5万名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户年均增收2万元一串串的数字,彰显着清丰县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丰硕成果。

     清丰县立足食用菌产业传统优势,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产业扶贫的互促共赢。我县做法入围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被列入全省十大农业产业扶贫模式。3月31日,在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会议上,清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晓哲在发言时说。

     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清丰县下了十足功夫。

     发展产业上,该县施行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直接抓、党委副书记和农业副职具体抓、驻村第一书记蹲点抓的推进机制,实行乡镇建设示范基地、县级领导干部包棚、县直单位联乡建棚、党员干部创业种棚的工作模式,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高产业发展在基层党建目标考核中的比重,实行每月考核、季度调度、年终总评。目前,该县在产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1批252人。

     产业有了,还要筑牢产业扶贫的桥头堡。该县在基地、企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70个,实现食用菌产业链党组织全覆盖。同时,该县把产业发展好、带富能力强的159名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为产业发展注入攻坚力量;全县1万余名党员投身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设立党员示范棚、示范岗,在包棚种植、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产业扶贫,最终的目的是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该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四种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了贫困群众稳步增收。对有种植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零租金包棚创业当老板,每棚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当股东,每年保底分红8000元;对没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购买菌棒托管经营当掌柜,按照约定比例获取收益;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或企业务工当工人,全年最少能挣1万元,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钱赚。

     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注重把党员干部放到产业发展吃劲岗位历练,着力增强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扶贫产业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谈及下一步打算,郭晓哲信心满满。

     清丰县委组织部 杨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