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地处大别山腹地,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地区走出12支红军队伍,其中有3支源自汤家汇。
2021年6月,时任国网安徽电力党建部组织建设处处长的姚军,主动请缨来到了位于汤家汇镇中心的汤家汇村,他吃百家饭、聊百家事、干百家活,察民情、拓产业、强班子;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用一颗赤子之心解群众“燃眉”之急,义无反顾接过乡村振兴“第一棒”。
勇挑重担的“排头兵”
“驻村后第一次村委会,因为工作上的分歧,村书记和副主任拍着桌子差点干起来,看到这一幕,我当时都懵了,还以为在给工作队下马威呢。”工作队小李回忆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和谐奋进”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姚军主动找两位同志谈心谈话,消除矛盾,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月度谈心谈话机制,及时了解村“两委”所思所惑,加强彼此信任和理解。他和村书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带领村两委用心用情用力对待村里的每一件小事,仅用时一个月,实现256户脱贫户走访全覆盖,如今的汤家汇村“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氛围浓厚。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艰巨复杂,姚军发挥专业特长,坚持教育引导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练本领、促发展。他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朴实语言传达上级精神;利用党员大会广泛征求群众牢骚、意见,列出问题清单,逐一销号整改;他创新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将支委会开在田间地头,坚持在强村富民中检验学习成效、在乡村治理中检验党建成果,带领村两委走基层、解难题,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果落在实际行动中,落在百姓心坎上,两年多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
强村富民的“带头人”
2023年3月底,汤家汇村红军街上自西向东摆了70余张圆桌,一场长街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长街宴是汤家汇镇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宴席上吃粗茶淡饭,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看到眼前热闹的场景,负责长街宴的老高对姚军竖起了大拇指,“姚书记,你的路子走对了”。
两年前,姚军通过调研发现,来汤家汇村参观的“过客”居多,留不住人,带不动当地经济发展。“盘活红色资源、推动农产品销售是带领村民致富的立身之本”,姚军明确了发展思路。第一步就是要吸引人并留住人,他整合资源发展红色教培,促成国网安徽党校和镇政府签订五年合作协议,协调40万元改造村部会议室,打造红色教培基地,成功入选六安市唯一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20万开发红色体验课程,设计红色文创,吸纳村里老人编纂、讲解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发展舞龙舞狮、篝火晚会等红色民俗,仅半年,就吸引近3000余人次到村参观。以往的“过客”变成了吃住行在村的“留客”,当地餐饮、住宿等红旅配套产业焕发新生机。
“家人们好,今天为大家带来我村土特产黑毛猪肉……”52岁的村民王新华搞直播带货不过一年多时间,线上销售额已接近200万元。她销售的农副产品来自当地农家,“我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做好品质管控,目前有100多户农户供货”。这都是姚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现在村里人都称他为“摇钱树”。
“传统思路是你种什么我销什么,往往带来滞销难题。我们则带领群众先把渠道建起来,再引导其种植养殖和深加工,效益更有保障。”姚军为汤家汇村播下了产业振兴的种子。“以往都是求人来投资,现在是龙头企业主动联系汤家汇村,要求驻村发展。”姚军说,这两年,村里的高山茶叶、有机稻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越来越多,灵芝、天麻等中药材产业纷纷落户汤家汇村,近百名村民可就近就便就业,三产融合发展成效初显。如今的汤家汇村集体经济已从之前的不足18万元到连续三年稳定在百万元以上。
大胆创新的“领头羊”
“汤家汇村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们都要向老姚学习,我现在要求他负责全镇12个村的集体经济,如果他不帮我们培养一批乡村能人,我就不放他走。”时任镇党委书记吴飞在全镇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让他倍感压力。一夜之间,他从“驻村”干部升级到“驻镇”干部,没有任何犹豫,他立即深入各村调研,创新提出12个村入股成立“汤汇红”公司,抱团取暖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筹备股东大会、起草公司章程等等,他都亲力亲为。公司成立一年多,已为12个村分红近20万元,经验做法入围中组部典型案例,获得省委组织部点赞,全县推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姚军“引育用”三管齐下,通过“高校+政府+企业”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2个,签订专家聘书10余份,引进龙头企业到村调研10余次,吸引3人回乡创业。协调专家团队开展菌类种植、电商技能等培训班,积极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指导村书记参加金寨县担当作为好书记擂台比武,斩获一等奖,创汤家汇镇历史最好成绩。
“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更要有农村的月光”。这是姚军驻村情怀的真实心声。驻村三年他将“完美”错过孩子的初中生涯,他和儿子有个约定,儿子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中考答卷,而他则要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懈奋斗,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